急性肾炎,作为一种由β-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肾小球疾病,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,当机体受到链球菌感染后,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肾小球基底膜当作外来抗原进行攻击,导致基底膜受损,通透性增加,进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和肾功能异常。
在急性肾炎的病理过程中,补体系统的激活起到了关键作用,链球菌的某些成分能够与肾小球基底膜上的某些分子结合,形成免疫复合物,激活补体系统,释放出炎症介质如C3a、C5a等,吸引更多炎症细胞聚集于肾小球,加重炎症反应,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内,可引起局部凝血机制异常,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,进一步损害肾功能。
针对急性肾炎的治疗,除了常规的对症治疗(如利尿、降压、抗感染等)外,免疫调节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,通过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、减少补体系统的激活以及调节炎症介质的释放等手段,可以减轻肾小球的炎症反应,保护肾功能,近年来,随着对急性肾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,免疫吸附、血浆置换等新型治疗手段也逐渐应用于临床,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。
急性肾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复杂的免疫过程,而治疗则需从免疫调节入手,结合对症治疗和新型治疗手段,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。
发表评论
急性肾炎:免疫机制为幕后推手,个性化治疗策略精准打击。
添加新评论